您的位置:首页 > 行业前景

   盛世而兴藏,博古而通今!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复兴,艺术品投资以其独有的文化和经济价值,成为了高净值人群的新宠。根据英国艺术市场联合会(BAMF)发布的报告,中国的艺术品交易额占全球市场的23%,仅次于美国的34%,高于英国的22%, 中国艺术品市场迅速崛起,使中国成为全球艺术市场瞩目的焦点,中国买家受到国际市场前所未有的重视。为文化艺术品全方位服务成为了市场的新大陆。  


  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。他强调,文物承载灿烂文明,传承历史文化,维系民族精神,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,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。保护文物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。


  文物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。保护文物就是传承历史文化与文明。文物作为文明沿袭的具象载体,各种形式的文物遗产,值得我们致以最大的敬意,这种敬意就体现在保护上,同时也应该看到,文物的背后,是深厚的文化底蕴,以及所隐藏的意志和精神。所以保护不是目的,利用好文物,让文物活起来,把其内在的精神传下去,才有意义。也可以说,让文物活起来重在传承其文化精髓。


  让文物传承文化精髓,首先要对历史文化保持敬畏。文物是国家的“金色名片”,每一件文物都是中国好故事的讲述者。只有始终对历史文化保持一种敬畏,让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珍存走近百姓、走进当代,才可能让中国文化走向未来、走向世界。也因为对历史文化保持敬畏,近年来我国注重用文物加强文明交流互鉴,相继推出丝绸之路文物展、中非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展、神秘的三星堆文物展等一系列文物展,这些展览正作为“外交使者”“国家名片”,日益成为中华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,“活起来”的文物正走向世界。


  让文物传承文化精髓,要开阔视野延伸领域。发挥文物资源的社会教育功能、扩大文物资源向公众开放、推动中华文化“走出去”、开发文博创意产品,等等,都有许多工作可做,并且由此可以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。近年来,我国博物馆展览日趋活跃,展藏比例不断提高,博物馆的文化辐射力和社会关注度得到空前提高。各地博物馆盘活馆藏文物资源,用主题展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并积极推动文物保护成果创造性转化,比如,开展文物和展览精品的数字产品试点和智慧博物馆试点,让公众足不出户轻松游历主要博物馆,让文物蕴含的价值融入人们生活。


  让文物传承文化精髓,还要在文物合理利用上澄清模糊认识。有些地方把文物合理利用,理解为用文物换取经济价值。认为文物闲置着是一种浪费,把文物利用直接变成了商业开发,对文物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,把文保单位变成了别墅、餐馆乃至洗脚城,以出让古建筑换取经济收入,且以思想解放来大加赞赏,把文物合理利用变成了违法滥用,给文物保护与利用蒙了阴影,让人心痛。其实,城市人文元素总是与文物保护传承相伴的。一个城市让文物活起来,可激发广大市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、认同和热爱,也可丰富城市精神、激发正能量、增强软实力。而如果历史的记忆被破坏殆尽,那么城市的文脉也将断绝,一个失去了历史记忆的城市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文化荒漠。


  文物保护不是单项孤立的工作,而是传承历史文化,维系民族精神的系统工程。诚如总书记所说的那样,保护文物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。这是文物保护的精髓,也是为了让文脉活起来,荫及子孙。因而,有远见的决策者,应该视文物为珍宝,加大投入来保护文物不受侵害,同时,还要利用好文物,让文物活起来,在保护中留下文化印迹,把其内在的精神传下去。如此,才能更好地书写社会进步与保护文物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。